CES展结束了,这几天我就不凑热闹了,过几天再来谈谈关于本届CES展的那些事。今天我想跟大家共同探讨关于智能穿戴(可穿戴设备)所出现的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可穿戴设备太贵了,应该更加便宜;另外一种声音认为可穿戴设备就应该免费。
这两种声音不能说错,但至少在我并不认同。关于当前可穿戴设备贵这一说法,我曾经专门在一篇文章《“便宜”是可穿戴设备的误区》中谈到过,目前可穿戴设备带给用户贵的感觉的关键要素并不是价格问题,而是价值问题。也就是说可穿戴设备产业在2014年之前,基本处于在产业链并不完善的状态下依靠创业者们的智慧与顽强的斗志推动了产业前进,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硬件本身的性能存在着一些瑕疵无可厚非。
另外一方面由于创业者的激情澎湃,希望在短时间内将更多美好的愿望通过可穿戴设备带给用户,因此就赋予了产品相对比较多的功能。这些所赋予的众多功能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功能由于产业链或技术方案的限制而无法达到设计的初衷,因此就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这就导致了用户购买后无法有效体验到购买时候的产品宣传效果,而致使心理落差出现。
通俗的理解,也就是说当用户在购买一款可穿戴设备时,商家在宣传该款可穿戴设备有5项或者10项功能,然后价格是500元或者1000元,产品的制造成本200元,此时附加的功能就价值300或800元,也就意味着每项功能60或80元。从价格本身层面而言,一项功能100或是50或是200并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只要用户愿意接受,它就具备这样的价值。但问题就出现在用户购买了这款产品之后,最后回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功能并不能完全的有效体验,或者是5项功能中只有几项的监测功能是相对科学、合理的,而其它一些功能似乎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此时的价格与价值落差就形成了。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反复强调一定要用极致的思维来做智能穿戴产品,也就是说在当前产业链技术情况下,将相对成熟、可靠的技术进行应用,哪怕是一项功能,只要将其做到极致,能真正为用户带来帮助,就一定能带来市场价值。由此来看,关于智能穿戴设备价格贵的问题并不存在,如何务实产品的实用价值才是关键。
另外,关于智能穿戴设备应该免费的这个观点,我认为就是个冷笑话。我们不能说智能穿戴设备由于可以采集和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来获得与挖掘价值就应该将前端的设备免费化。或者说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的免费化,从而实现更多有效数据的采集以实现后端的商业模式,这并不是理性的商业逻辑。
这就好比我们对联想说:“你销售了那么多电脑,我们使用你的电脑每天都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你可以通过系统与自带的软件抓取我们的数据,所以你的电脑应该免费送给我们,你们可以通过对抓取的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实现商业价值。”
或者我们对库克说:“我们在使用你的苹果手机处理很多工作、生活相关的事情,你通过系统可以抓取我们的相关数据,包括我们个人的相关信息,因此你的苹果手机应该便宜一点,或者应该免费送。”库克会干吗?大数据是一回事情,智能硬件本身又是另外一件事情。
智能穿戴产品是通过数据采集,并且会对用户进行更为深度的大量数据采集。但这在用户购买硬件产品本身时就已经肯定了智能穿戴硬件本身的功能,也就是用户通过所购买的设备进行相关行为的数据化监测,并由产品自带的系统给予用户反馈相应的监测分析与指导建议。就到此为止,就这些功能与服务难道就不需要支付货币?
而至于所采集的数据如何进一步实现价值,这是属于产业的二次价值挖掘,是商业的另外一种表现形态。我们不能对淘宝或者京东说,今天我们在你上面开店,你不应该收服务费和广告费,因为你拥有了我们大量的数据,因此应该免费。直通车、钻展、排名等的所有变相收钱行为都应该取消。不是的,马总说不仅这些要收费,我所采集的大数据二次挖掘后也要进一步实现商业价值。
总结下我的上述观点:第一、产品的贵与便宜与价格无关,与价值有关;第二、智能穿戴,包括其它智能硬件免费就是个冷笑话,智能硬件本身就是硬商品,就应该以正常的商业行为来对待。而关于大数据的商业挖掘价值与硬件本身的服务是两回事情,不同的业态会出现不同的收费模式是件很正常的事。
作者简介:陈根,智能穿戴产业专家、智能家居产业专家,产业变革专家